你的位置:爱游戏全能版app > 新闻动态 >

全跑光了!回顾3大股东套现13.5亿,公司将面临退市
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0:56    点击次数:190

声明: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参考信息来源,请知悉。

昆明龙津药业表面上,它是一家主营中药和仿制药的上市公司,承载着资本与技术融合的美好愿景;但在背后,却隐藏着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本大戏。从上市募资到高点减持,再到公司濒临退市的命运,创始股东樊献俄及其团队究竟是如何通过一系列“教授级”操作,将散户的投入变成自己的巨额财富?

从创办到上市

樊献俄在1991年创办了昆明群星制药厂,这家企业的定位很明确,就是以中药注射剂为核心产品。然而,这家厂子的起步却并不简单,挂着“集体企业”的牌子,但背后的实际运作却颇具“私人化”的意味。

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,许多私人企业会借助“集体企业”的名义来规避政策上的风险,而昆明群星制药厂便是这样。这个厂子名义上是集体投资,但后来的资产过渡过程却颇具“魔术”色彩——最终,厂子的资产几乎全部归到了樊献俄和他的合作伙伴名下。而对于这笔资产到底是如何过渡到个人名下的,外界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。

接下来,樊献俄开始了一场外资引入的“表演”。从1996年到2003年,他先后多次宣布引入“外资合作伙伴”,其中包括亚美集团、中瀚国际等“外资巨头”。然而,这些合作方大多停留在纸面上——资金迟迟不到位,但企业却能凭借“外资企业”的身份享受到不少政策优惠。比如税收减免和融资便利,正是这类优惠为企业未来的资本运作打下了基础。

进入2000年代,樊献俄的步子迈得更大了。2008年,他完成了昆明群星制药厂的股份制改造,将企业正式更名为“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”。这一改制动作是为企业上市铺路的关键一步,因为股份制公司才能具备上市资格。

实际上,在改制之前的2007年,樊献俄就已经开始为上市做筹备了。他找来了证券公司、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,全面包装公司资产,同时美化财务报表。在这些中介机构的帮助下,龙津药业的上市申请顺利通过。

2015年,龙津药业成功挂牌深圳证券交易所。这个时间点可谓抓得非常精准,因为中药注射剂的市场在那时正逐渐萎缩,如果再晚几年,恐怕连上市的机会都没了。而这次上市,也标志着龙津药业正式进入了资本运作的“大舞台”。

精准收割的完整逻辑

龙津药业在上市时共募集了3.5亿元。这笔钱按说应该用来扩大主营业务,比如扩建生产线、研发新药,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。但从后来的财务数据来看,情况并非如此。

公司把这笔资金的很大一部分转变成了交易性金融资产,用来在资本市场上投资增值,而不是用于主营业务扩张。简单说,这笔钱被当作“理财”资金,完全脱离了公司业务的实际需求。

更有意思的是,公司还通过这样的操作,将财务报表“修饰”得非常漂亮。比如,截至最新数据,龙津药业账面上还有2.6亿元现金,负债率仅为11.5%。这些数字看上去很健康,但背后的逻辑其实是:企业并没有投入太多资金到核心业务中,而是保留了大量流动资金“以备后用”。这样的账面数据,不仅让股民看着放心,也为后续的资本运作留足了余地。

上市只是资本运作的开端,真正的“收割”从二级市场开始。在龙津药业上市后,创始股东们便开始了有节奏的减持动作。从2015年到2024年,他们一共减持了18.74%的股份,套现总额高达10亿元。

更令人佩服的是,这些减持操作的时间点非常精准。每次减持都发生在股价的高点,比如10元以上,而不是在公司股价下跌的时候“随意抛售”。这种操作不仅需要对市场节奏的深刻把控,也体现了创始股东对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深刻理解。

通过这样的操作,樊献俄套现了2.8亿元,第二大股东曾纪尧套现4.1亿元,第三大股东云南惠鑫盛也套现了3.15亿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云南惠鑫盛在IPO前仅投入了1000万元,却获得了超过30倍的投资回报,可谓“稳赚不赔”。

为了让股价维持高位,创始股东们还通过不断讲“资本故事”来刺激市场情绪。2019年,龙津药业宣布投资5000万成立一家高端仿制药公司,意图切入更高利润率的市场。听上去很有吸引力,但最后这家公司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,项目也不了了之。

接着,公司又宣布进军工业大麻领域,收购了云南牧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。彼时,工业大麻概念在资本市场非常火爆,这一消息直接推动了龙津药业股价的短期上涨。但同样地,这个投资也未见明显回报。

2023年,公司甚至宣布跨界进入美妆行业,投入3000万元并购了一家个护美妆公司。这个跨界操作更像是一场炒作,因为对于一家主营中药注射剂的公司来说,进入完全陌生的美妆市场并无实际意义。

这些投资虽然都未能产生显著的业绩增长,但在股价短期炒作上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每次投资消息发布后,股价都会迎来一波上涨,而创始股东们则会在这些高点完成减持,精准收割市场情绪。

资本大戏的落幕

如今,龙津药业已经走到了退市的边缘。根据规定,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两年营收不足3亿元且利润为负,就会被强制退市。而龙津药业正是这样的状况。2023年的营收不足1亿元,净利润也依然为负,这意味着退市几乎已成定局。

目前,公司的总市值仅剩7.7亿元。这一数据与创始股东们套现的10亿元相比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,这样的局面无疑是一场噩梦,但对于创始股东来说,退市可能只是资本大戏的下一幕。

根据现行规则,退市后公司可以进入新三板市场。而在新三板,股东人数的限制将大幅降低。只需要两个股东,公司就可以完成运营。这为创始股东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——低价回购散户股份。

按当前的股价计算,收购散户手中的股份只需要约3亿元。这对于已经套现10亿元的创始股东来说,几乎没有任何资金压力。一旦回购完成,公司将重新掌握在他们手中,而散户投资者则只能黯然离场。

通过这样的操作,樊献俄及其伙伴将完成资本运作的最终闭环:在上市时圈钱,在高点减持,在退市后以低价回购,最终实现对公司资产的重新掌控。这个“教授级”的资本操作,不禁让人叹为观止。

[免责声明]文章的时间、过程、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,请观众勿对号入座,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。理性看待本事件,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,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。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、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作者,我们将予以删除。